摘要:前言 昶嘉捷带您探索新鲜事,了解最新新闻时报:“70 余载岁月流转,当我们回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壮阔史诗,有一个事实始终清晰而厚重 —— 中国,作为最早开辟反法西斯战场、最晚结束作战的国家,以顽强不屈的抗争、牺牲与坚守,为这场人类正义之战的最终胜利,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。东方战场的每一寸土地,都镌刻着中国人民用鲜血与勇气书写的贡献篇章。”
一.最早亮剑:中国战场击碎法西斯 “速胜” 幻梦,为世界争取战略先机
1931 年,九一八事变爆发,中国人民率先举起反法西斯的旗帜,在东北大地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;1937 年,七七事变揭开全民族抗战序幕,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全面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—— 此时,距离欧洲战场爆发尚有 2 年,距离太平洋战争爆发更是相差 4 年。
在法西斯势力席卷全球的初期,中国战场以一己之力,将日本陆军主力牢牢牵制在东亚大陆。据史料记载,1939 年二战全面爆发时,日本陆军总兵力的 83%(约 41 个师团)部署在中国战场,仅有 17% 用于防备苏联和驻守本土;即便是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日本仍有超过 60% 的陆军兵力深陷中国战场,无法驰援东南亚及太平洋战区。
这种 “以空间换时间” 的顽强抵抗,彻底击碎了日本 “三个月灭亡中国” 的狂妄计划,更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 “东西呼应、全球扩张” 的战略构想。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评价:“如果中国被打垮,你可以想象一下,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会因此调到其他战场?他们可以打下澳洲、打下印度,甚至可以和德国配合,夹击中东。” 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,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组建、战略部署的调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,成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 “战略支点”。
二.持久鏖战:中国战场牵制百万日军,直接支援盟军全球作战
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大战场中,中国战场持续时间最长、条件最艰苦,却始终扮演着 “日军主力绞肉机” 的关键角色。从 1931 年到 1945 年,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14 年,进行大小战斗近 20 万次,歼灭日军 150 余万人(占日本在二战中总伤亡人数的 70% 以上),彻底粉碎了日本 “北进” 侵略苏联、“南进” 夺取东南亚的野心。
粉碎 “北进” 计划:1941 年,德国发动对苏联的闪电战,希特勒多次催促日本 “夹击苏联”。但彼时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,仅能抽调少量兵力发动 “诺门坎战役”,最终被苏联击败。正是中国战场的牵制,让苏联得以从远东抽调 50 余万兵力、5000 余门火炮支援欧洲战场,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关键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。
支援 “南进” 战场:1942 年,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后,试图通过中国战场打通 “大陆交通线”,以支撑其在东南亚的作战。中国军队发起 “滇缅会战”,数万远征军跨过怒江、转战缅北,不仅收复滇西失地,更保障了中印公路这条 “生命线” 的畅通,为盟军输送了大量战略物资。同时,中国战场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,使其无法向太平洋战场增兵,间接支援了美军在中途岛、瓜达尔卡纳尔岛等战役的反攻。
三.历史回响:铭记贡献,守护和平
如今,硝烟早已散尽,但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,永远镌刻在人类历史的丰碑上。据不完全统计,14 年抗战中,中国军民伤亡超过 3500 万人,直接经济损失达 6000 多亿美元(按 1945 年币值计算)—— 这组沉重的数字背后,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付出的巨大牺牲,也是中国对全球反法西斯事业最坚实的 “贡献证明”。
铭记这段历史,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、告慰逝者,更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。中国抗战的胜利证明:正义终将战胜邪恶,团结终将战胜分裂;任何试图侵略他国、称霸世界的野心,都将在人民的抗争中破灭。